新消费品牌如何从“爆红”变“长红”

时间 2022.11.10 作者

在消费降温的2022年,过去“疯狂生长”的新消费品牌们所仰赖的线上土壤的养分已不再像之前那样充足,唱衰的论调也随处可见。残酷竞争总是难以避免,但阶段性的考验之下,背后似乎却蕴藏着一些新的机遇。


“问一问那些品牌经理,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消失之后,他们的市场份额情形怎么样了,他就会把话题岔开;问他盈利是不是增加了,他又把话题岔开。”现代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的这段话,正是对流量最逼真的描摹。在最初的流量红利所剩无几之后,市场骤变,新消费品牌如何从“爆红”变“长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随着新消费步入势头强劲的扩张时代,过往新锐品牌仅凭借超级单品迅速占领市场的爆红神话难以复刻,发力布局长远的价值沉淀成为新锐品牌2022年打开新消费赛场局面的关键,品牌只有拥抱长期主义才不会被浪潮淹没。


在流量退潮,场景崛起的当下,品牌之战已经不再是过往的销量之战、声浪之战,而是人心之战和认知之战。


首先,要做到提升产品品质,凸显差异化优势


企业发展、品牌建设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企业的“水”和“根”恰恰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优质产品加上适度营销,一定可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当下大部分新消费品牌仅仅依靠营销来吸引消费者,并没有长期升级产品的详细规划与安排。品牌要意识到产品品质并不等同于消费体验。消费者最终愿意买单的是产品和品牌共同提供的综合体验。


例如东方甄选就注重消费体验,以边卖货边传播知识的方式,火爆出圈。新东方一直保持“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的初心,从教育培训到扶农助农,内核是一样的。


第二,创造符号价值,打造优质品牌,达成品牌文化认同的建立


品牌的价值壁垒是什么?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品牌价值?其中考验的不仅仅是新消费品牌对流量的捕捉,还有对消费者心智的把握。要以年轻人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来讲故事,契合Z世代消费群体的习惯、生活方式。正如《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靠打折促销不能建立无法摧毁的形象,而只有无法摧毁的形象,才能使你的品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要想达成品牌文化认同的建立,规模扩张的短期效果,不再是新消费品牌追逐的唯一指标,品牌建设成为核心诉求。


第三,线上流量需与线下场景结合,要从流量之战转变为人心之战


单一的线上和线下营销都无法胜任动态的商业环境。品牌打造的关键,不仅仅是简单的获取流量,更需要“流量+品牌”双轮驱动。线上的种草效果固然难以取代,然而脱离线下门店的引流、家庭场景的渗透和反复多次传播构建的用户心智,品牌营销就永远只能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消费者内心。


眺望未来,线上流量同社区场景的结合,才是品牌高效触达目标受众,持续输出更清晰、完整的品牌形象与理念的关键。某种意义上,这对于深陷衰退浪潮之中的新消费品牌,同样也是一种思考。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开年,多达上千个品牌频繁登上“梯媒”,利用电梯广告的强曝光,引爆消费者心智,助推品牌强势破圈。


“流量,就是货找人;品牌,就是人找货”。在无数的用户心智争夺战中,品牌要完成最后一击,一定离不开线下流量的加持。而分众电梯媒体凭借主流、必经、高频、低干扰等核心优势,日益成为引爆品牌的核心稀缺资源。


当下商业环境复杂多变,对于很多品牌来说更像是一场试炼。能否建立起全域经营的生意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节奏,是决定今后企业能否蜕变的关键。


第四,把握国货机遇,打造“国潮”品牌


新品牌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在短期内很难与国际大牌抗衡。但是,作为Z世代的消费者并不会盲目追求国际大牌,反而对国产品牌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们愿意去尝试国货,支持国产品牌走向世界。


近年来,应国民消费升级趋势,新消费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大量新锐品牌快速崛起。但是,在高速扩张过后,资本、市场、品牌回归理性发展,从爆款打造转向品牌建设,成为新消费品牌长期发展的破局关键,也决定着谁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