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零售业,未来将呈现多业态发展,扩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时间 2022.11.14 作者

一、我国连锁零售业的运营绩效


“十一五”期间,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迅速增长。2004-2010年,百强企业零售额显著增长。并且在2004-2007年呈现高速度发展,随后受到金融危机等大环境的影响,增长速有些放缓,随后又高速发展。


同一时期,我国连锁零售业限额以上企业利润率保持平稳增长,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连锁零售业未来趋势


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一些实力比较强的本土连锁零售业应开始考虑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通过进行扩张来提高收益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就目前情况看,我国本土的企业进入国外市场仍然比较难,著名超市品牌天客隆作为第一家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其经营效益不好而惨淡收场的结果给本土连锁零售企业走国际化道路蒙上了阴影。但是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具有其必要性。


连锁零售业将呈现多业态发展


百货商店可以说我国连锁零售市场最主要业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百货店的经营模式也需要迎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百货店方式不断转变,经营主题不断转变。新的业态将成为企业扩张的重点,同时折扣店、网络店也将逐步发展。而不会像过去一样企业仅以单一业态经营,而以多业态发展模式来适合不同商圈的消费特点,进而提高企业的渗透率、占有率。这早以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路径。


兼并重组将成为连锁零售业扩张的主要形式


我国零售业的销售额占世界销售额的比重仍然比较低,从连锁零售业追求规模效益的特点来看,未来一段时间购并将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手段。据预测,国内一线的大城市市场已经逐渐饱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小城市将成为资本扩张的主要领域。本土市场上内资与国外品牌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民营企业将成为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的主力军


虽然目前来看民营企业的实力还不够强,但是随着零售市场的逐渐开放,大量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进入,连锁零售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民营、国有、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外资知名企业抢占我国市场的同时,我国本土发展的企业也从中学会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技术。苏宁和国美可以说是连锁零售中民营企业的典范,为其他民营企业发展带起了表率作用。


内外资连锁零售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通过对外资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后,对国内外连锁零售业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连锁零售业市场状况。


在整个行业发展水平比较中,外资远快于我国发展速度。就大型超市而言,我国大型超市单店与外资这一业态在平均销售额这一指标上存在很大差距。分别为2亿元和2.75亿元人民币。


世界500强零售样本企业盈利能力要明显高于我国大陆地区。因此在利润率这个绩效水平上我国处于明显劣势。


对连锁零售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进行研究,可知世界500强公司的周转天数均高于我国内资企业,可以说反映了不同的业态模式和商品结构。其中,世界500强百货店主要是直接经营商品,并拥有库存。而我国的百货店是出租场地给商户。而就超市而言,我国连锁零售业的食品占比尤其是生鲜食品占比较高,这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购物频率有关。


因此,外资连锁零售业的存货保存时间较长,集中采购和供应链整合程度较高。另外,相对于外资连锁零售业,我国内资连锁零售业负债主要由营运负债构成,而外资企业主要由金融机构融资形成。同时,通过数据显示,外资零售企业先进持有量较我国企业低,我国零售企业先进持有量普遍较高,降低了相应的现金资产的使用效率及回报率。


物流配送能力对比


物流配送能力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之一,只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才能造就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正是因为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才使其处于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对于配送中心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有严格限制,同时分店货架每周补货两次,由配送中心、车队、电子信息系统组成的物流配送体系相当完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物流成本,使其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为1.3%,与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存在巨大差距。据统计,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本仅占GDP的10%左右。而我国这一数据高达18%。这种低水平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必将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从而影响连锁零售业的竞争力22。


社会经济环境对比


第一,经济环境:我国的人均收入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我国经济起步比较晚,基点较低。我国的人均收入仍远低于世界上平均水平。


4382美元的绝对收入更是远低于美国的47284美元,俄罗斯的10437美元。从此数据可以看出,提升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第二,物价方面: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价格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问题。2010年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为338.04、188.44、164.45、121.32。


我国的物价水平最为稳定。在发达国家层面上,法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9.83,德国为116.17,日本为97.61,英国为120.52,美国为126.6523。通过以上数据看出,发达国家通货膨胀水平比新兴经济体国家强。这种高水平的通货膨胀影响作用极大,会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抑制消费。因此,要维持我国消费的稳定增长,继续加强通货膨胀方面的调控力度。


第三,业态方面:大量统计研究表明,一国或地区适合发展零售业的业态与其人均GDP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人均GDP水平不同会影响地区业态的选择:当该值达到1500美元时适合发展百货和卖场这两种业态。当该值达到2500美元时适合超级市场业态,且该业态发展迅速。当该值达到6000美元时便利店就逐步出现。达到8000美元时,业态升级为仓储式商场。最终达到12000美元时,购物中心业态也将得到普及24。


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现代百货、家电卖场以及大型超市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主要业态。然而,北京、上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该数值超过了9000美元。因此,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也逐步发展起来。


通过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业态统计,我国企业以百货店为主体的企业数量大概60家,以超市为主体的为30家,专业店10家,便利店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例。但是由于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仓储式商场没有成为我国连锁零售业的主要业态。仅存的几家连锁便利店连锁程度也比较低,单店成本高因此收益率也低。


然而美国2011年,人均GDP达到47284美元,因此美欧一些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业态呈现出多样式发展。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大型购物中心。


第四,技术环境等方面: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连锁零售业也逐渐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从而提高利润率。发达国家特别重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型连锁超市之所以能够实现配送中心的零库存与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存在着必然联系。


我国目前市场中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得“零库存”零售企业。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网络覆盖面小,而且一般是内部的小型局域网络,由此造成商品信息短缺,给商品信息资源共享造成的障碍,必将降低商品配送效率,提高了零售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实力。然而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为分店和供货


商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准确的在第一时间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商品从而达到需求链的新高度。


行业集中度对比


我国的零售业规模小、进入门槛低。整个零售市场竞争激烈。2009年,我国该行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约为16.76%。而日本零售业集中度为50%,欧美国家该数值更高,达到60%左右。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本土企业明显处于劣势。这也表明我国需要加速建立具有规模的大型企业。


二、连锁零售业竞争力作用力分析、形成机制及评价体系


连锁零售业竞争力作用力分析


波特的钻石模型可以说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经典之作,对分析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波特的研究,他认为产业具有五种基本力量。即,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替代品、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结语


零售业对第三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而且也是一个进入门槛比较低的行业。就我国目前连锁零售企业无论是经营形式还是产品差异度均不高的情况下,各类型的企业均容易进入。再者,国际零售市场已趋向饱和,因此国际连锁零售集团也时刻关注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等到恰当的时机选择进入。未来我国零售市场将面临国际连锁巨头与现有的连锁零售企业激烈的竞争并争夺市场份额的局面。